【燕然山铭的诗词是什么】“燕然山铭”并非一首诗词,而是一篇古代碑文,是东汉时期著名将领窦宪在击败匈奴后,命人刻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上的铭文。这篇铭文记录了汉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一、
“燕然山铭”出自《后汉书·窦宪传》,是东汉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大破敌军后,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上所立的石碑铭文。铭文由班固撰写,内容简短有力,语言庄重,表达了对国家功绩的颂扬和对将士的表彰。
虽然“燕然山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但它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常被后人引用或改编为诗歌形式,表达对英雄事迹的赞颂。
二、表格:燕然山铭相关资料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燕然山铭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作者 | 班固(据传) |
时间 | 东汉时期(公元89年) |
地点 | 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
背景 | 窦宪率军击败匈奴,凯旋后刻碑记功 |
文体 | 碑铭文(非诗词) |
内容主旨 | 颂扬汉朝武功,激励将士 |
后世影响 | 常被引用,成为边塞诗题材之一 |
三、补充说明
尽管“燕然山铭”不是诗词,但其语言凝练、气势恢宏,与诗词有相通之处。历史上许多诗人如唐代的王昌龄、岑参等,都曾以“燕然”为意象入诗,借古讽今或抒发壮志豪情。
例如:
-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从军行》
这些诗句虽未直接引用“燕然山铭”,但其精神内核与之相通。
四、结语
“燕然山铭”虽非诗词,但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不可忽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见证,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若想了解其原文内容,可查阅《后汉书》或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