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竭的意思】“精疲力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过度劳累或精神消耗而感到极度疲惫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工作、学习或体力劳动后的状态时非常贴切。
一、成语解释
成语: 精疲力竭
拼音: jīng pí lì jié
释义: 形容精神和体力都极度疲劳,无法再继续坚持或工作。
出处: 出自《三国演义》中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后广泛用于文学和口语表达中。
近义词: 筋疲力尽、力不从心、疲惫不堪
反义词: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二、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工作/学习后 | 他连续加班三天,终于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
体力劳动后 | 老王干了一天的农活,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竭。 |
情绪压力大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感到精疲力竭,无力应对。 |
健康状况差 | 长期熬夜让他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 |
三、总结
“精疲力竭”不仅是一个描述身体疲惫的词语,也常常用来表达心理上的极度疲惫。它强调的是“精”(精神)和“力”(体力)的双重消耗,是一种全面性的疲劳状态。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生动地表达一个人的身心状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精疲力竭 |
拼音 | jīng pí lì jié |
释义 | 精神和体力极度疲劳 |
出处 | 《三国演义》 |
近义词 | 筋疲力尽、力不从心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体力劳动、情绪压力 |
表达重点 | 精神与体力的双重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