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什么典故】“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励志名言,出自《后汉书·耿弇传》。这句话表达了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信念。其中,“破釜沉舟”和“百二秦关终属楚”分别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著名典故,下面将对这些典故进行详细说明。
一、典故解析
1. “有志者事竟成”
这句话最早见于《后汉书·耿弇传》,原文为:“将军前在南阳,建大策,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格言。
2.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秦朝末年,项羽率军与秦军作战时,为了激励士气,下令打破炊具、凿沉船只,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斗志,最终以少胜多,击败秦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下定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
3. “百二秦关终属楚”
“百二秦关”指的是秦国的关隘,数量虽多,但“百二”意指其坚固程度。“终属楚”则是说这些关隘最终被楚国所占据。这里指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逐步攻占秦地,最终推翻秦朝,建立楚政权。这句诗强调了坚持到底、终获胜利的道理。
二、总结表格
典故名称 | 出处 | 含义解释 | 精神内涵 |
有志者事竟成 | 《后汉书·耿弇传》 | 只要有志向和毅力,事情终将成功 |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坚持的重要性 |
破釜沉舟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为激励士气,打破炊具、凿沉船只,背水一战 | 表示下定决心、孤注一掷的勇气 |
百二秦关终属楚 | 历史事件 | 秦国的关隘最终被楚军攻占,项羽推翻秦朝 | 展现坚持到底、终获胜利的信念 |
三、综合理解
这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不仅是一句励志的古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处境,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无数人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