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事物在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或安排。这个词源于古代的农事活动,后来被引申为对未来的预见和准备工作。
一、词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拼音 | chóu móu |
本义 | 原指修缮房屋、修补缝隙,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引申义 | 提前谋划、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
常见用法 | “未雨绸缪”、“绸缪帷幄”等成语中使用 |
出处 | 出自《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二、详细解释
“绸缪”最早出自《诗经》,原意是指在下雨之前,修补房屋的窗户和门,防止雨水进入。后人将其引申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
在现代语境中,“绸缪”多用于表达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比如:
- 工作上:提前规划项目,避免临时慌乱;
- 生活中:储蓄、健康保养等;
- 国家层面:国防建设、经济储备等。
三、相关成语与用法示例
成语 | 含义 | 示例 |
未雨绸缪 | 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修缮房屋,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企业应未雨绸缪,应对市场变化。 |
绸缪帷幄 | 指在战前做好周密部署 | 将军绸缪帷幄,方能百战不殆。 |
筹谋帷幄 | 指在幕后策划,制定战略 | 领导者需筹谋帷幄,把握全局。 |
四、总结
“绸缪”一词不仅承载着古代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时,应保持清醒头脑,提前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事务,掌握“绸缪”的精神,都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