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种对生活或工作缺乏积极态度、只求暂时应付、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没有目标、缺乏责任感或动力的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过且过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出处 | 出自《明史·王恕传》:“得过且过,遂成大患。” |
含义 | 指对事情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只求暂时过得去,不追求长远发展或进步。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或做事方式。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混日子、敷衍了事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总是得过且过,从不主动承担责任。 |
学习环境 |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得过且过,成绩自然不理想。 |
生活态度 | 爸爸说:“人活着就得有目标,不能得过且过。” |
社会现象 |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为中性词:虽然“得过且过”常被用来批评消极态度,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表示一种随遇而安、不争不抢的生活哲学,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 与“凑合”混淆:虽然两者都表示勉强应对,但“得过且过”更强调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而“凑合”更多指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接受现状。
四、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种带有负面评价的表达方式,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生活或工作缺乏热情、不求进步的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但长期来看,这种心态容易导致停滞不前,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因此,倡导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才是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