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出自《诗经》,是《郑风》中的一篇。《郑风》共二十一篇,多为郑国的民歌,反映了当时郑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情感。这首诗以自然景物起兴,通过描写山间的树木与水边的荷花,表达了男女之间含蓄而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山有扶苏》的原文: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歌开篇描绘了山上的扶苏树和湿地里的荷花,这种自然景象常被古人用来象征纯洁美好的爱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未能见到心中理想的爱人,却遇到了一些不那么理想的人。这里的“子都”、“子充”都是古代美男子的代称,“狂且”、“狡童”则可能是指性格较为轻佻或调皮的人。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寄托个人的感情,体现了《诗经》中“比兴”的艺术手法。它不仅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婚姻匹配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