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墙桃李出处于哪里】“门墙桃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学生众多、人才辈出的景象。那么,“门墙桃李”出自何处?它的出处和含义又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门墙桃李”这一成语最早来源于古代对教育者或师长的尊称。其中,“门墙”指的是师门、学派,而“桃李”则比喻学生。因此,“门墙桃李”整体意思是:在师门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象征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景象。
该成语最早见于《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里的“门墙”指孔子的学问高深,后人引申为师门。而“桃李”则源于《韩诗外传》中的典故,用以比喻学生。
后来,“门墙桃李”逐渐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教师弟子众多、人才济济的情况,尤其在文学、教育领域中常见。
二、出处与解释对照表
词语 | 出处 | 含义说明 |
门墙 | 《论语·子张》 | 原指孔子的学问高深,后引申为师门、学派 |
桃李 | 《韩诗外传》 | 比喻学生,象征学生如桃李般成长、开花结果 |
门墙桃李 | 后世文言文献 | 指师门中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寓意教书育人、人才辈出 |
三、结语
“门墙桃李”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对教育者的尊重和对人才的重视。它源自古代经典,经过历史演变,成为今天我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无论是用于赞美教师,还是形容学术成就,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门墙桃李”的来源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