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概念之一。而绝对剩余价值则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指的是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从而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基础在于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维持其生存和再生产的费用,而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中,有一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一、总结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使工人在更长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基本形式,与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对。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内容说明 |
绝对剩余价值 | 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
剩余价值 | 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
劳动力价值 | 工人维持自身生存和家庭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劳动时间 | 工人用于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工人用来生产自己工资价值的时间,即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工作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后继续工作的时间,其产出归资本家所有。 |
资本家目的 | 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
三、简要分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倾向于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例如实行12小时甚至更长的班次。此外,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如加快生产节奏、增加任务量等手段,也可以在不增加工人数量的情况下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资本家的收益,但也加剧了工人的劳动负担,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进步,现代劳动法逐渐对劳动时间进行了限制,并倡导合理的工作强度,以保障工人的权益。
四、结语
绝对剩余价值是理解资本主义剥削机制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控制劳动时间来获取利润的本质。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关系和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