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的意思是什么】“捶胸顿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痛、懊悔或愤怒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情绪反应。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用手拍打胸口、跺脚的动作,以此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或不满。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捶胸 | chuí xiōng | 用拳头击打胸部 |
顿足 | dùn zú | 用脚猛跺地面 |
成语整体意思 | 捶胸顿足 |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懊悔或愤怒而做出激烈的身体动作 |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捶胸顿足”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重大打击下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戏曲、小说中,当主人公遭遇不幸或后悔莫及时,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
- 例句1:听到噩耗后,他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 例句2:她为自己的错误决定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捶心泣血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冷静沉着、无动于衷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悲剧发生后 | 如亲人去世、重大失败等 |
情绪激烈时 | 表达强烈的愤怒或懊悔 |
文学描写中 | 常用于增强情感表达 |
五、总结
“捶胸顿足”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情绪下的身体反应。它不仅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更真实地传达人物的情感状态。
通过了解它的含义、来源、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