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树的基础解释】黄连树,又称“黄连木”或“黄楝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名称中的“黄连”并非指中药材黄连,而是因其树皮呈黄色且具有一定的苦味而得名。黄连树在生态、药用和经济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
以下是对黄连树的基础信息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黄连树、黄连木、黄楝树 |
学名 | Catalpa ovata 或 Catalpa bungei(根据品种不同) |
科属 | 紫葳科(Bignoniaceae),黄连木属(Catalpa) |
分布区域 | 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如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地 |
生长环境 |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适应性强,多见于山坡、林缘、河谷地带 |
树高 | 可达10-20米 |
树皮 | 灰褐色,有纵向裂纹,外层呈黄色 |
叶片 | 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叶面光滑,叶背有细毛 |
花 | 白色或淡黄色,花序为圆锥状,花期在春季 |
果实 | 蒴果,成熟后开裂,内含种子 |
用途 | 木材用于建筑和家具;树皮可提取栲胶;叶片可作饲料;部分品种可用于观赏 |
药用价值 | 树皮和根部在民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但需注意与中药材“黄连”区别 |
黄连树虽然名字中带有“黄连”,但实际上与中药黄连(Coptis chinensis)并无直接关系。它更偏向于一种观赏性较强的树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树种,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