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八拜之交”是中国古代用来形容非常深厚、情同手足的友谊的一种说法。这个词语源自宋代,最早见于《宋史·王珪传》中提到的“八拜之交”,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表达,表示朋友之间情谊深厚,彼此信任,甚至可以为对方赴汤蹈火。
虽然“八拜之交”并非指实际的八次拜礼,而是用“八”来象征“多”或“极致”,但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也有将其具体化为八个特定友谊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后人整理出来,形成了“八拜之交”的典故。
以下是对“八拜之交”常见说法的总结与归纳:
序号 | 名称 | 人物关系 | 故事简介 |
1 | 管鲍之交 | 管仲、鲍叔牙 | 管仲与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挚友,鲍叔牙始终理解管仲的处境,支持他,被誉为“知音”。 |
2 | 伯牙子期 | 伯牙、钟子期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二人因音乐结缘,成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 |
3 | 范张鸡黍 | 范式、张劭 | 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相见,张劭准备了鸡和黍米等待范式,范式如期而至,两人情谊深厚。 |
4 |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刘备、关羽、张飞 | 三人结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兄弟情谊代表。 |
5 | 知音之交 | 诸葛亮、庞统 | 诸葛亮与庞统虽未深交,但庞统曾为诸葛亮引荐人才,两人虽未深入交往,但有知遇之恩。 |
6 | 刎颈之交 | 蔺相如、廉颇 | 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多次忍让廉颇,最终感动廉颇,负荆请罪,成为刎颈之交。 |
7 | 忘年之交 | 陈遵、张竦 | 陈遵与张竦年龄相差较大,但彼此敬重,成为忘年交。 |
8 | 君子之交 | 伯夷、叔齐 |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守节不仕,二人志同道合,虽无深交,却为君子之交的典范。 |
需要注意的是,“八拜之交”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可能有不同的版本,上述内容是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友情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与“信”的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八拜之交”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友谊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超越利益、生死相托的情谊。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