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读音病入膏肓成语读音以及意思】“病入膏肓”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无法救治。它不仅用于医学领域,也常被引申为事物或人的状况已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下面将从读音、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成语读音
成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病入膏肓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ㄅㄧ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
注:
- “膏”读作 gāo,不读“gào”。
- “肓”读作 huāng,不是“huáng”。
二、成语含义
成语释义:
“病入膏肓”原意是指疾病已经深入到膏肓(古代医学术语,指心下部位),无法医治。后来引申为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形容问题严重、难以挽回。
出处: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三、成语用法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形容病情严重 | 他年纪大了,病入膏肓,医生也无能为力。 |
形容事情无法挽回 | 公司已经负债累累,如今病入膏肓,难以翻身。 |
引申为状态恶化 | 这个系统漏洞太多,现在已病入膏肓,必须重做。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积重难返 |
反义词 | 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
五、总结
“病入膏肓”是一个具有较强形象性和象征意义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身体疾病,也可用于比喻社会、组织或个人的问题已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语气,避免误用。
项目 | 内容概要 |
成语名称 | 病入膏肓 |
读音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含义 | 病情严重,无法救治;事物无法挽回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年》 |
用法 | 描述严重病情或难以挽回的状态 |
近义词 | 无可救药、积重难返 |
反义词 | 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