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属于绝对性评价还是相对性评价】在教育评价体系中,通常将评价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两种类型。绝对性评价是根据既定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某种水平,而相对性评价则是通过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评定其表现。那么,高考属于哪一种评价方式呢?
一、概念简要说明
- 绝对性评价:以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或能力水平,不考虑其他人的表现。例如,考试合格线为60分,只要达到该分数即视为合格。
- 相对性评价:以学生群体中的位置作为评价依据,如排名、百分位等。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二、高考的性质分析
高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之一,主要目的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从其设计和实施来看,高考具有以下特点:
1. 考试内容固定:高考题目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具有明确的知识范围和难度标准。
2. 评分标准统一:所有考生按照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确保公平性。
3. 录取依据为分数排序:虽然高考成绩是依据统一标准评出的,但最终录取是根据考生分数在全省或全国范围内的排名决定的。
因此,尽管高考本身是基于统一标准的考试,但其结果的使用方式更倾向于相对性评价,因为高校录取时主要参考的是考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三、总结与对比
评价类型 | 定义 | 是否依赖群体比较 | 是否有统一标准 | 高考是否属于 |
绝对性评价 | 根据固定标准判断是否达标 | 否 | 是 | 否 |
相对性评价 | 通过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评价 | 是 | 否 | 是 |
四、结论
综合来看,高考本质上是一种绝对性评价,因为它依据的是统一的标准和内容;但在实际应用中,它更偏向于相对性评价,因为最终的录取结果是基于考生之间的分数比较来确定的。
因此,可以说:高考既具备绝对性评价的特点,又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相对性评价的特征。两者结合,构成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