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原文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主要在于祭祀和军事。
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古代中国对国家核心事务的高度概括。这句话强调了国家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其中,“祀”指的是国家对天地、祖先的祭祀活动,具有宗教和文化意义;“戎”则指军事行动,是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保障。
在古代社会,祭祀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现,更是维系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手段;而军事则是国家对外防御和扩张的基础。因此,这两者被视为国家运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和重视。今天,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但这一思想仍然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三年》 |
原文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含义 | 国家的重大事务,主要在于祭祀和军事 |
“祀”的含义 | 祭祀天地、祖先,具有宗教和文化意义 |
“戎”的含义 | 军事行动,关系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
背景 | 古代社会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强调宗教与军事的重要性 |
现代启示 | 对国家稳定、文化传承与国防建设的重视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智慧,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