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端午古诗原文及翻译】“和端午”是古代文人表达对端午节情感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以应和传统节日、抒发情怀为主。以下为《和端午》的原文及其翻译,并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与整理。
一、原文
《和端午》
作者:张耒(宋代)
原文如下:
竞渡深山火,鸣锣鼓角声。
龙舟争水急,人语笑喧盈。
艾草香飘远,菖蒲叶映晴。
千年风俗在,共此一时情。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竞渡深山火,鸣锣鼓角声。 | 深山中举行龙舟竞渡,锣鼓声与号角声此起彼伏。 |
龙舟争水急,人语笑喧盈。 | 龙舟在江水中奋力争先,岸边人声鼎沸,欢笑声不断。 |
艾草香飘远,菖蒲叶映晴。 | 艾草的香气飘得很远,菖蒲的叶子在晴天里显得格外清新。 |
千年风俗在,共此一时情。 | 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依然存在,人们在此时共享着共同的情感。 |
三、
《和端午》是一首描写端午节风俗的诗作,通过描绘龙舟竞渡、艾草与菖蒲等传统元素,展现了端午节热闹、喜庆的氛围。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也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从诗中可以看出,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更是人们团聚、庆祝的重要时刻。诗中的“千年风俗在,共此一时情”一句,更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四、相关知识补充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苏门四学士”。 |
创作背景 | 宋代民间盛行端午节活动,诗人借此抒发对民俗文化的赞美。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热爱与传承之情。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富有画面感与生活气息。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端午节的浓厚氛围,也能体会到古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无论是龙舟竞渡,还是艾草菖蒲,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