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词,听起来就充满了悲伤与哀愁,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文人笔下的离愁别绪。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到底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呢?
其实,“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原词如下: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孤独、寂寞中的心境,尤其是“凄凄惨惨戚戚”这一连串叠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把那种深沉的悲凉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动人心魄的词句,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她早年生活富足,婚姻幸福,但中年之后遭遇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重大打击,使她的词风由前期的明快转向后期的沉郁。《声声慢》正是她在这种心境下的代表作之一。
“凄凄惨惨戚戚”不仅是李清照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中表达哀伤情绪的经典语句。它不仅仅是一句词,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承载着无数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因此,当我们读到“凄凄惨惨戚戚”时,不仅仅是欣赏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在感受一位才女内心的波澜起伏,以及那个时代所赋予她的独特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