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的意思是什么】“呕心沥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为了某件事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甚至到了非常辛苦、疲惫的地步。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在事业、学术、艺术等方面坚持不懈、全力以赴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呕心沥血 |
拼音 | ǒu xīn lì xuè |
出处 | 出自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后来演变为“呕心沥血”。 |
含义 | 形容极度费尽心思和精力,付出极大努力。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表示对某项工作或目标的执着追求。 |
近义词 | 精益求精、废寝忘食、鞠躬尽瘁 |
反义词 | 漠不关心、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学术研究 | 他在科研上呕心沥血多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艺术创作 | 这位画家为了完成一幅作品,呕心沥血地画了整整三个月。 |
工作敬业 | 她在岗位上呕心沥血,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场合:虽然“呕心沥血”是褒义词,但若用于形容负面行为(如过度劳累、心理压力大等),可能会产生误解。
- 搭配不当:不宜与“辛苦”“劳累”等词重复使用,否则显得累赘。
四、总结
“呕心沥血”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对目标的专注与奉献。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毅力和责任感,也反映了其对事业或理想的热爱。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你在写作中需要表达对某人努力的认可,不妨用“呕心沥血”来增添一份敬意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