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来源是什么】一、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最早出自《后汉书·董卓传》。该成语的本意是指控制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从而号令天下诸侯。这一策略在东汉末年乱世中被曹操成功运用,成为他统一北方、巩固权力的重要手段。
此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揭示了权力与合法性的关系。在历史背景中,汉室衰微,群雄并起,谁掌握皇帝,谁就掌握了政治上的正统地位,进而能够号令四方。
以下是对“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典故的详细分析和出处梳理。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出处 | 《后汉书·董卓传》 |
初次出现时间 | 东汉末年(约公元190年前后) |
原文出处 |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易也。” |
使用者 | 曹操 |
背景 |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落,群雄割据,董卓专权,朝廷失去实权 |
含义 | 控制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达到控制诸侯的目的 |
历史意义 | 显示了权力与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后世政治斗争的常用手段 |
文化影响 | 成为成语,广泛用于形容利用权威或名义来指挥他人 |
相关人物 | 曹操、汉献帝、袁绍、刘备等 |
后续发展 | 曹操通过“挟天子”逐步掌控朝政,最终奠定魏国基础 |
三、结语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是三国历史中的重要策略,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它反映出在乱世中,掌握“名分”往往比单纯依靠武力更具优势。曹操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深谙此道,借助汉室正统之名,实现了对中原地区的有效控制。
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提醒人们在权力斗争中,合法性和象征性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