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分配法如何写会计分录】在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种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该方法以预先制定的计划单位成本为基础,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给受益部门。这种方法简化了成本分配过程,提高了核算效率。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核心在于:
1. 确定计划单位成本:根据历史数据或预算,设定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计划成本。
2. 计算应分配的计划成本:根据各受益部门的实际耗用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得出应分配的成本总额。
3.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处理: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按计划成本分配的部分进行比较,差额计入管理费用或其他相关科目。
二、会计分录的编写要点
在使用计划成本分配法时,会计分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 内容说明 | 会计分录 |
1 |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费用(如材料、人工等) | 借:辅助生产成本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
2 | 按计划成本分配至受益部门 | 借: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辅助生产成本 |
3 | 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差异为超支) 贷: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为节约) |
三、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有两个辅助车间:供电车间和供水车间,它们的计划单位成本分别为0.5元/度和1.2元/吨。本月供电车间实际耗电10,000度,供水车间实际用水8,000吨。
车间 | 实际耗用量 | 计划单价 | 应分配计划成本 |
供电车间 | 10,000度 | 0.5元/度 | 5,000元 |
供水车间 | 8,000吨 | 1.2元/吨 | 9,600元 |
若供电车间实际成本为4,800元,供水车间实际成本为9,500元,则:
- 供电车间差异:4,800 - 5,000 = -200元(节约)
- 供水车间差异:9,500 - 9,600 = -100元(节约)
会计分录如下:
1. 辅助车间费用发生时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80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9,500
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14,300
2. 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A车间 5,000
借:基本生产成本——B车间 9,6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5,0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9,600
3. 调整差异
借:管理费用 3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300
四、总结
计划成本分配法通过设定计划单位成本,简化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流程,同时也能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便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正确计算应分配金额,并合理处理差异部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