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谁说的

2025-09-26 13:15:58

问题描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谁说的,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6 13:15:58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谁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一句出自《论语》的经典名言,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从事体力劳动,对农业生产缺乏了解。这句话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劳动和知识的重视。

一、原文出处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论语·微子》篇中,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在游历过程中遇到的一位隐士——丈人(即老农)时的对话。原文如下:

> 子路问津焉。曰:“汝为谁?”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问于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路向一位老农打听渡口在哪里,老农问他是谁,子路说是孔子的学生。老农便讽刺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夫子?”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这位老农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批评,认为他们不事劳作,不懂农事,因此被斥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二、解释与背景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微子》
原文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含义 形容一个人不从事体力劳动,不了解农业生产
背景 孔子与其弟子在游历时遇到一位老农,老农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不满
评价 表达了古代对劳动和实践的重视,也反映出儒家思想与民间观念的差异

三、延伸理解

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最初是对孔子弟子的一种批评,但后来这句话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用来形容那些脱离实际、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人。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重视实践、关注生活。

同时,这一说法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士”与“农”的分工观念。孔子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弟子多为士人阶层,而老农则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两者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中的不同立场。

四、总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微子》,是孔子弟子子路在询问渡口时,被一位老农所讥讽的话语。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劳动的尊重,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与民间智慧之间的碰撞。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以提醒人们重视实践与生活常识。

文章小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源自《论语·微子》,是老农对孔子弟子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劳动与实际生活的重视。这一说法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要脱离实际,重视实践与生活经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