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浡是什么意思】“浡”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其读音为 bó,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常用于描述水势浩大、水流奔腾的状态,也有引申为“兴盛”、“旺盛”的含义。本文将从字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对“浡”字进行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析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基本释义 |
浡 | bó | 水 | 10 | 1. 水流盛大貌; 2. 引申为兴盛、繁荣; 3. 古代用于人名或地名。 |
- 水流盛大:如《诗经》中有“江汉汤汤,洪水泱泱,篙舟楫之,淠彼泾渭,雍雍济济,左右翼之”,虽未直接出现“浡”,但“浡”常用来形容类似水势浩大的景象。
- 兴盛、繁荣:如“浡然兴起”表示某种事物迅速发展、蓬勃兴起。
- 人名或地名:在古籍中,“浡”也常作为人名或地名使用,如“浡海”、“浡泥”等。
二、常见用法与搭配
词语 | 释义 | 示例 |
浡然 | 形容水势浩大,也可引申为情绪高涨 | “风起云涌,浡然四起。” |
浡浡 | 水流动态的样子 | “河水浡浡,东流不息。” |
浡泥 | 古代国名,位于今东南亚 | “浡泥国贡使至,献珍宝。” |
浡海 | 古代地名或泛指大海 | “乘风破浪,入浡海而远行。” |
三、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浡”字在古代文学和典籍中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例如,在《尚书·禹贡》中提到“导河、汴、淮、沂,入于海”,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浡”,但“浡”字常被用来形容河流奔腾、气势磅礴的情景。
此外,在一些地方志或历史文献中,“浡”也常作为地名使用,如“浡海郡”、“浡泥国”等,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四、总结
“浡”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主要表示水势浩大或事物兴盛之意。尽管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古文、诗词及历史文献中仍有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其字义、用法及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与语言美感。
结语
“浡”虽不常见,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作为水势的象征,还是作为兴盛的寓意,它都在汉字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了解“浡”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