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谁发起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叛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这场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共同发动,因此被称为“安史之乱”。以下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简要总结,并附有相关人物及事件对比表格。
一、事件概述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由节度使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联合发动,最终导致唐朝中央政权一度失控,国家陷入长期动荡。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直到763年才被平定,但唐朝国力大损,从此由盛转衰。
安禄山原为胡人,因战功显赫而被唐玄宗重用,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重兵。他表面忠心,实则野心勃勃,最终在755年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史思明则是安禄山的部将,后来成为其重要助手,两人联手发动叛乱。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对比表
人物 | 身份 | 与安史之乱关系 | 主要事迹 | 结局 |
安禄山 | 节度使 | 叛乱主谋 | 掌握三镇兵力,起兵反唐 | 被部下所杀 |
史思明 | 部将 | 安禄山副手 | 后自立为帝,与安禄山对抗 | 被其子所杀 |
唐玄宗 | 皇帝 | 叛乱受害者 | 逃亡四川,失去皇权 | 晚年抑郁而终 |
杨国忠 | 宰相 | 被安禄山借口讨伐 | 权臣,引发矛盾 | 被杀于马嵬驿 |
郭子仪 | 将领 | 平叛主力 | 助唐军收复长安 | 成为中兴名将 |
三、总结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发动者为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凭借手中兵权,发动叛乱,动摇了唐朝的根基。尽管最终叛乱被平定,但唐朝的国力已大不如前,也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通过了解这段历史,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权力集中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以及统治者用人失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