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丫角是什么鱼有哪些营养价值】黄丫角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它的学名是鲫鱼(Carassius auratus),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黄头鱼”、“黄牙角”等。虽然名字中带有“黄丫角”,但其实际外观与鲫鱼相似,体色偏黄,头部较大,因此得名。
黄丫角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之一。下面将从定义、特点和营养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更直观地展示相关信息。
一、黄丫角是什么鱼?
黄丫角属于鲤科鱼类,是鲫鱼的一种变种或俗称。它体型不大,一般长度在15-30厘米之间,体重在200-500克左右。常见于江河、池塘及人工养殖水域中,适应性强,耐寒耐污,生长速度快。
黄丫角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尤其适合炖汤、清蒸或红烧,深受大众喜爱。
二、黄丫角的特点
特点 | 描述 |
学名 |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
别名 | 黄头鱼、黄牙角、黄丫角 |
外形 | 体色偏黄,头部较大,鳞片细小 |
生活环境 | 淡水区域,如河流、湖泊、水库 |
食性 | 杂食性,以藻类、水生昆虫、植物碎屑为主 |
繁殖期 | 春季至初夏 |
三、黄丫角的营养价值
黄丫角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钙、磷、铁等元素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
营养成分 | 含量(每100克) | 功效 |
蛋白质 | 约18克 | 促进肌肉生长,增强免疫力 |
脂肪 | 约4克 | 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结构 |
碳水化合物 | 约1克 | 补充能量 |
钙 | 约100毫克 | 增强骨骼健康 |
磷 | 约150毫克 | 促进骨骼发育和代谢 |
铁 | 约1.5毫克 | 预防贫血 |
维生素B1 | 约0.1毫克 | 促进神经系统健康 |
维生素B2 | 约0.2毫克 | 有助于皮肤和视力健康 |
四、总结
黄丫角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淡水鱼,常被用于家常菜中。它不仅口感好,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适量食用黄丫角,有助于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建议在烹饪时尽量采用清蒸、炖汤等方式,以保留其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鲜美口感。同时,选择新鲜的黄丫角,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鱼肉,确保食品安全。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营养价值或烹饪方法,可继续关注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