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简单介绍】《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独坐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诗中描写秋夜思乡的代表作之一。
一、
《夜书所见》通过描写一个秋夜独自读书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萧萧梧叶”、“秋风”等,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诗歌原文及解析
诗句 | 解析 |
萧萧梧叶送寒声 | 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带来阵阵寒意,暗示季节已深,天气转凉。 |
家儿童捉促织 | 诗人回忆起家乡的孩子们在夜晚捉蟋蟀的情景,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
夜深风竹敲秋韵 | 夜深人静,风吹竹林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韵律。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这句虽为后人误传,但若按原诗理解,应为“夜深风竹敲秋韵”,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寂。 |
> 注:部分版本将最后一句误写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实为《七步诗》中的句子,与《夜书所见》无关,需注意区分。
三、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思乡之情。
- 语言简练:全诗仅四句,用词精炼,却意境深远。
- 情感真挚:通过对童年生活片段的回忆,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四、总结
《夜书所见》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秋夜独坐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