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公。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原文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翻译
卖炭翁
一个卖炭的老汉,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的脸上布满了灰尘和烟熏的痕迹,头发已经花白,手指也被炭灰染黑了。
他卖炭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穿衣服和吃饭。
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冷一些,这样炭就能卖个好价钱。
夜里城外下了厚厚的雪,清晨他就赶着炭车在结冰的路上行驶。
牛累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很高了,他在城南门外的泥地里休息。
忽然有两位骑马的人来到,他们是穿着黄衣、身穿白衫的宫中使者。
他们拿着文书,说是奉皇帝的命令,便让牛车掉头,吆喝着把牛拉走。
一车炭有一千多斤重,但宫使强行拉走,老汉舍不得也没办法。
最后只给了他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牛头上当作炭的钱。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体裁 | 叙事诗 |
主题 | 描写卖炭老人的艰辛生活,反映社会不公 |
情感基调 | 悲凉、同情、批判 |
人物形象 | 卖炭翁:勤劳、贫穷、无奈;宫使:专横、无情 |
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细节生动,对比鲜明 |
现实意义 | 揭露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
通过《卖炭翁》,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这首诗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