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2025-10-02 04:28:46

问题描述: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04:28:46

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原句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何须马革裹尸还”则出自另一首诗——《己亥杂诗·其五》中的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根据常见引用,“何须马革裹尸还”更常被误认为是某首诗中的名句,实际上它并非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而是源自清代诗人徐锡麟的《鹧鸪天·祖国沉沦》。该句表达了对英雄牺牲精神的赞美与感慨。

以下是对“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相关背景、出处及含义的总结:

一、

“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意在表达一种豪迈、无畏的精神,意思是:何必让英雄的尸体用马皮包裹着返回家乡呢?这句诗赞扬了将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不惧牺牲的气概。它强调的是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而非对死亡的恐惧或对归乡的执着。

虽然这句话常被误传为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但实际来源较为模糊,多用于激励人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相关资料对比表

项目 内容
诗句原文 “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处 一般认为出自清代诗人徐锡麟《鹧鸪天·祖国沉沦》,也有说法为民间流传或后人引用
作者 徐锡麟(或其他未明确记载的作者)
所属诗集 非《己亥杂诗》
诗歌类型 爱国题材、励志类诗词
创作背景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人民渴望国家强盛,鼓励英雄主义精神
主要含义 表达对英雄牺牲精神的赞美,强调忠诚与奉献
常用场合 激励青年、弘扬爱国情怀、纪念英烈等
常见误传 常被误认为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结语

“何须马革裹尸还”虽非出自经典古籍,但因其强烈的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已被广泛引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忠勇精神的推崇,也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英雄主义的认同与呼唤。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