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是什么意思解释】“苟安”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一种在困难或危机中暂时维持现状、不求进取的状态。这个词多带有贬义,强调的是对现实的妥协与满足于短暂的安稳,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和改变。
一、总结说明
“苟安”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勉强地安定”。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不积极应对,而是被动接受现状,只求一时的安宁,而不愿去努力改变或突破。
该词常见于历史、文学及社会评论中,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的人或群体。
二、核心含义解析
词语 | 苟安 |
拼音 | gǒu ān |
含义 | 指在困境中勉强维持安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消极避世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积极变革 |
出处 | 出自《左传》等古籍,后广泛用于现代汉语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背景:如南宋时期,部分官员只顾眼前利益,不思北伐收复失地,被称作“苟安之政”。
2. 个人行为: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却不愿努力提升自己,只求混日子,就是“苟安”的表现。
3. 社会现象:某些地区因经济落后,人们不再追求发展,只求生活稳定,也是一种“苟安”。
四、总结
“苟安”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或政治倾向,强调在困境中选择安于现状,而非积极应对。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停滞甚至倒退。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倡导积极进取、勇于改变的精神更为重要。
如需进一步探讨“苟安”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应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