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是什么意思】“蠹”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一定的使用场景。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常被用来比喻某些负面现象或行为。下面将从字义、用法、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
“蠹”原指一种蛀蚀树木的虫子,也叫“木蠹”。这类虫子会钻入树干内部,破坏木质结构,因此“蠹”常用来形容对事物内部造成破坏的“蛀虫”。
2. 引申义
在古代文献中,“蠹”常被引申为“害虫”,进而比喻人或事物中的“有害分子”或“腐败者”。例如“国蠹”、“民蠹”等,都是用来批评那些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人。
3. 文化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蠹”也常用来象征腐朽、堕落、侵蚀正统的事物,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二、常见用法与搭配
词语 | 含义 | 示例 |
虫蠹 | 指虫类蛀蚀 | 树木被虫蠹,终至枯死 |
国蠹 | 危害国家利益的人 | 他被视为国蠹,遭人唾弃 |
民蠹 | 剥削百姓的恶吏 | 官府贪腐,实为民蠹 |
文蠹 | 破坏文风或文化的因素 | 今之文蠹,多以浮华欺世 |
心蠹 | 内心的腐蚀 | 心蠹难除,终致堕落 |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在现代汉语中,“蠹”已较少单独使用,更多出现在成语或固定搭配中,如“蠹虫”、“蠹害”等。有时也用于比喻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人,如“思想上的蠹虫”等。
四、总结
“蠹”字虽然不常见,但其含义深刻,既有自然界的虫害之意,也有引申为社会中“有害分子”的比喻。在古文中常用于批评腐败、堕落的现象,在现代则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表达对某种负面事物的批判。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虫部,左右结构 |
读音 | dù(第四声) |
本义 | 虫蛀树木的虫子 |
引申义 | 腐败者、害虫、有害分子 |
常见搭配 | 虫蠹、国蠹、民蠹、文蠹、心蠹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批评性语境 |
现代使用 | 较少单独使用,多作为词素出现 |
如需进一步了解“蠹”在古籍中的具体用法或相关成语,可结合具体文献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