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乱终弃的典故】“始乱终弃”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感情或关系中开始时与对方有亲密或暧昧的关系,但后来却抛弃对方,不负责到底。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玩弄他人感情的人。
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儵。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为信。及生,名之曰兰。……郑文公与燕姞通,生子,名之曰兰。”后世引申为“始乱终弃”,意指男女之间先有私情,后又抛弃对方。
一、
“始乱终弃”最早见于《左传》,原指郑文公与燕姞有私情,后来却抛弃了她。后人以此成语形容在感情中只图一时欢愉,不顾后果,最终遗弃对方的行为。此成语多用于批评不负责任、感情不专一的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始乱终弃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原意 | 郑文公与燕姞有私情,后抛弃她 |
引申义 | 指感情中开始有亲密关系,最后却抛弃对方 |
使用场合 | 批评不负责任、玩弄感情的人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恋爱或婚姻中的背叛行为 |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始乱/终弃) |
同义词 | 始终不一、喜新厌旧、薄情寡义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始终如一 |
通过了解“始乱终弃”的典故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责任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