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战字的古诗】在古代诗词中,“战”字常用于描绘战争场景、将士情怀或边塞风光,展现出古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以下是一些含有“战”字的古诗,既有豪迈激昂之作,也有悲凉哀叹之篇,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对战争的不同态度。
一、
“战”字在古诗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边塞诗和咏史怀古类作品中更为常见。这些诗作往往通过“战”字来渲染战争的紧张氛围,表达将士的英勇精神或对和平的渴望。部分诗作还借古讽今,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从内容上看,这些诗多涉及战场、战士、战马、战鼓等意象,语言风格多样,有慷慨激昂的豪情,也有沉郁悲壮的感慨。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军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二、表格展示:带有“战”字的古诗举例
诗名 | 作者 | 内容片段(含“战”字) | 诗体 | 简要赏析 |
《出塞》 | 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七言绝句 | 借古讽今,表达对良将的渴望和对和平的期盼。 |
《从军行》 | 王昌龄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七言绝句 | 描写边疆战士的艰苦战斗,体现坚定意志。 |
《陇西行》 | 陈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七言律诗 | 表达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充满悲悯之情。 |
《战城南》 | 李白 |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滩,放马天山雪中草。 | 古体诗 | 以战事为背景,展现战争的无休止与残酷。 |
《战城南》 | 汉乐府 |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尔何不鸣?’ | 乐府诗 | 通过描写战场尸体,反映战争的血腥与无情。 |
《从军行》 | 杨炯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五言律诗 | 抒发青年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 |
三、结语
“战”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词,更是古代诗人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古诗的阅读与分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与文化内涵。这些诗作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