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开篇第一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出自孔子,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成长与学习的重要表述。它不仅体现了孔子对自身人生阶段的回顾,也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学问、修身立德的价值观。本文将围绕“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内涵与意义。
一、原文解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出自《论语·为政》
字面意思: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
深层含义:
- 十五岁是古人认为人生开始成熟、立志的关键年龄。
- “志于学”意味着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 孔子以此自述,表明他从少年时期就重视道德修养和知识积累。
二、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为政》 |
原文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字面解释 |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 |
深层含义 | 表达孔子早年立志求学,重视道德与学问;体现古代士人以学立身的价值观。 |
时代背景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士人阶层兴起,重视教育与个人修养。 |
文化意义 | 强调学习与修身并重,影响后世儒家教育理念。 |
现代启示 | 青少年应尽早树立学习目标,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
三、延伸思考
1. 学习的起点
十五岁被视为一个人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孔子在这一阶段便立志于学,说明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人格的塑造。
2. 立志的重要性
“志于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人生方向的选择。孔子的志向,奠定了他后来成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基础。
3. 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在古代,“学”常指儒家经典与礼仪;而在现代,“学”则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但核心精神不变——学习是自我提升与社会贡献的根本。
4. 教育观念的影响
孔子的这句话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传统,强调“早立志、勤学习”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四、结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仅是孔子个人的成长经历,更是对后世学者的一种激励。它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立志则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份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