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黄山诸峰》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六奇峰。
拔地千里外,昂霄耸翠空。
叠嶂如屏列,青峦似剑锋。
登高望无际,心醉不知归。
解析:这首诗开篇便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黄山的高大雄伟,“四千仞”、“三十六奇峰”,形象地展现了黄山峰峦众多且巍峨壮观的特点。接着通过“拔地千里外,昂霄耸翠空”进一步强调了黄山的挺拔与壮丽,仿佛直插云霄。最后表达出作者登临此地时的陶醉之情,不愿离去。
《游黄山后记》
宋代·范成大
黄山之巅天接云,
松柏苍劲立岩根。
云海翻腾遮远岫,
日出东方照彩雯。
解析:范成大在这首诗中着重描写了黄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云海和日出。“黄山之巅天接云”描绘了山顶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景象;而“云海翻腾遮远岫”则生动地刻画了云海波澜壮阔的画面;结尾处“日出东方照彩雯”更是赋予整个画面一抹绚丽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黄山道中》
明代·徐霞客
黄山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
奇松怪石凌虚立,
飞瀑流泉响碧潭。
解析:徐霞客被誉为“游圣”,他对黄山有着极高的评价,“黄山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这句话足以说明黄山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诗中提到的“奇松怪石凌虚立”不仅体现了黄山松树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岩石的独特造型;“飞瀑流泉响碧潭”则让人感受到水流冲击岩石溅起水花的声音以及清澈见底的潭水带来的清凉之感。
以上三首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黄山的壮美风光,既有宏观视野下的全景展示,也有微观细节处的细腻刻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立体的黄山形象,令人向往不已。如果你有机会亲自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相信定会收获更多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