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白杨的写作背景

2025-11-11 20:13:01

问题描述:

白杨的写作背景,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1 20:13:01

白杨的写作背景】《白杨》是当代著名作家茅盾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对白杨树坚韧不拔、挺拔向上的形象描写,歌颂了中国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文章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写作背景总结

1. 历史背景:

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处于艰苦抗战阶段。国共合作虽有进展,但内战隐患仍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茅盾通过描写白杨树,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希望。

2. 作者背景:

茅盾(原名沈德鸿)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长期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多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在苏联留学,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主张文学应服务于人民和国家。

3. 创作动机:

茅盾在延安期间,亲眼目睹了广大人民群众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斗争的场景。白杨树作为北方常见的树木,其坚韧的生命力深深打动了他,促使他写下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作品。

4. 文学风格:

《白杨》语言简洁、富有诗意,运用了大量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精神品质紧密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白杨》写作背景一览表

项目 内容说明
作品名称 白杨
作者 茅盾(沈德鸿)
创作时间 1941年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难之际
创作地点 延安(可能)
写作动机 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激励抗战将士
文学风格 简洁、富有象征性,语言优美
主题思想 歌颂白杨树的坚韧不拔,象征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现实意义 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结语

《白杨》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白杨这一平凡而坚韧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在今天,这篇文章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