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曝十寒的典故或故事】“一曝十寒”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只在短时间内努力,之后便懈怠,无法持续。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坚持与毅力的重视。
一、典故来源
“一曝十寒”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如下:
>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一种很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天晒太阳,十天却让它受冻,也是不可能生长出来的。孟子用这个比喻来说明人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有天赋,也无法取得成功。
二、故事解析
孟子通过这个比喻,批评那些学习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他指出,学习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而不是偶尔努力一下就停下来。只有像种庄稼一样,每天细心照料,才能收获成果。
三、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一曝十寒”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个人成长中,缺乏持续的努力往往会导致失败。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长期的积累和坚持。
四、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曝十寒 |
出处 | 《孟子·告子上》 |
原意 | 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只在短时间内努力,之后便懈怠。 |
故事背景 | 孟子用“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比喻学习不持续的后果。 |
现代意义 | 强调坚持与持续努力的重要性,反对浅尝辄止。 |
延伸寓意 |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能急于求成。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坚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希望每个人都能避免“一曝十寒”,走向更加坚实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