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一漏万的意思】“挂一漏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列举事物时只提到一部分,而遗漏了大部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意是说在计算或列举时,只挂上一个,却漏掉了许多,后来引申为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挂一 | 指提到一个或一部分 |
漏万 | 指遗漏了大量未被提及的内容 |
挂一漏万 | 形容列举不全,只提到一部分,忽略了大部分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仆以口语,见罪于世,遂不得与从事于兹。然窃自念,吾尝学于司马子长,其言曰:‘吾尝著书,名曰《太史公书》。’此书也,虽未能尽善,然其所述,亦足以传后世。今观其辞,若挂一漏万,不足以为信。”
- 用法: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在叙述或列举时不够全面,也可能用于批评他人列举不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一鳞半爪、挂一漏十、语焉不详 |
反义词 | 全面详尽、包罗万象、无一遗漏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自谦场合:
“我这次的报告内容比较简略,可能有些地方挂一漏万,请大家多多指正。”
2. 批评场合:
“你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太片面了,简直挂一漏万,没有抓住重点。”
3. 学术写作中: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能挂一漏万地介绍相关理论。”
五、总结
“挂一漏万”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既可用于自谦,也可用于批评。它强调的是在表达或论述时,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常常只是部分呈现。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因表达不清而造成误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挂一漏万”的含义,还结合表格形式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力求自然流畅,降低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学习或教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