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全诗及译文】一、
“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比少年与成年后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深刻体会。
全词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少年”与“而今”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经历带来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一句,生动刻画了少年时期无忧无虑、充满幻想的状态;而“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则表现出中年后的无奈与感慨。
本文将从诗歌内容、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全诗原文及译文,便于理解与学习。
二、全诗及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 少年时不懂得什么是忧愁,喜欢登上高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为了写新词,勉强说些忧愁的话。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如今尝遍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口。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想说又停住,只说天气凉爽,真是好时节。 |
三、作品赏析
1. 对比手法
词中通过“少年”与“而今”的对比,揭示了人生阶段的不同心境。少年时的天真烂漫与成年后的沉重现实形成鲜明反差。
2. 语言含蓄
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内心苦闷,而是用“天凉好个秋”这样看似轻松的话语来掩饰内心的复杂情绪,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
3. 情感真挚
全词情感真挚动人,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状态。
四、结语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词作,它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折射出人生的普遍规律。通过“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一句,我们更能体会到辛弃疾对人生百味的深刻感悟。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可参考相关古籍或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