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出处于哪里】“杵臼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地位高低而改变的友谊。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将对“杵臼之交”的出处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杵臼之交”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王符与他的好友李膺之间的友谊。王符出身贫寒,而李膺则是当时有名的士人,官至太尉。尽管两人身份悬殊,但彼此相知相惜,友情深厚。后来,“杵臼之交”便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虽身份不同,却依然情谊不变的深厚关系。
该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强调友情的珍贵和超越阶级的真诚。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杵臼之交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典故来源 | 王符与李膺的友谊 |
成语含义 | 比喻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身份地位而改变 |
历史背景 | 东汉时期,士人阶层与平民之间的友情 |
使用场景 | 文学、日常表达,强调友情的真诚与持久 |
现代意义 | 强调友情应超越物质与地位,注重心灵契合 |
三、结语
“杵臼之交”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人际关系理念。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朋友不应受制于身份、财富或地位,而是基于理解、尊重与真诚。这种友谊,才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