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是什么意思】“燕然勒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边疆或战场上的重大功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窦宪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大获全胜,并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的故事。后来,“燕然勒功”便成为表彰战功、彰显威德的重要象征。
一、
“燕然勒功”原指古代将士在征战胜利后,在燕然山上刻石铭功,以纪念自己的功绩。如今,这一词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在重大战役或重要事件中取得显著成就,并被正式记载和表彰的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军事上的胜利,也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荣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燕然勒功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原意 | 汉代窦宪北击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 |
引申义 | 表彰战功、记录功绩,象征胜利与荣耀 |
使用场景 | 历史评价、文学作品、政治宣传等 |
文化意义 | 体现国家实力与将士英勇精神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形容重大成就或辉煌战绩 |
三、延伸理解
“燕然勒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古代将士的英勇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功绩的重视。在今天,虽然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燕然勒功”的精神依然存在于各行各业,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创造辉煌。
通过了解“燕然勒功”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也能从中汲取力量,面对现实中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