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全文】《寒食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轼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该作品书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生活困顿,情绪低落。他在寒食节这一天写下两首自责自勉的诗作,并以书法形式记录下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一、
《寒食帖》共包含两首诗,分别是:
1. 第一首诗:表达诗人因贬谪而产生的孤独与无奈。
2. 第二首诗:表现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
整篇作品情感真挚,笔法自然流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二、《寒食帖》原文及释义
诗句 | 释义 |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我来到黄州已经过了三个寒食节。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 每年都想要珍惜春天,但春天一去便无法挽留。 |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 今年的寒食节又是连绵的雨水,两个月来如同深秋般萧瑟。 |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 空锅里煮着寒凉的蔬菜,破旧的灶台点燃潮湿的芦苇。 |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啼血。 | 哪里知道这是寒食节,只看到乌鸦啼叫如血。 |
诗成自写送,不觉流涕。 | 诗写好了自己抄录,不知不觉流下眼泪。 |
荒江结冰,冷风如刀。 | 荒凉的江面结了冰,冷风像刀一样刺骨。 |
野径无人,草木萧索。 | 野外的小路没有行人,草木凋零枯萎。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如何排解忧愁?只有借酒消愁。 |
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只希望长久沉醉,不愿醒来。 |
三、艺术特色
特点 | 内容 |
行书风格 | 苏轼以行书书写,笔势灵动,线条粗细变化自然。 |
情感真挚 |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
结构疏朗 | 全文布局疏密有致,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
书法与诗文结合 | 书法与诗文相辅相成,体现“书中有诗,诗中有书”的艺术境界。 |
四、历史价值
《寒食帖》不仅是苏轼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表达。
五、结语
《寒食帖》以其真挚的情感、精湛的书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部反映人生哲理与情感起伏的文学佳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