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潼关谭嗣同原文及翻译

2025-09-13 03:24:49

问题描述:

潼关谭嗣同原文及翻译,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3 03:24:49

潼关谭嗣同原文及翻译】一、

《潼关》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潼关看到山河壮丽、历史沧桑时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变革的渴望。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谭嗣同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思想情怀。本文将提供《潼关》的原文,并附上逐句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内涵。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千年来的高云聚集在这座城池之上,秋风吹散了战马的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大河在广阔的原野上仍显得拘束,山峦进入潼关后不再平坦。
我愿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却又担心那华丽的宫殿太高太冷,难以承受。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时身影摇曳,怎比得上在人间生活呢?

> 注:以上翻译为对诗意的意译,保留了原诗的意境与情感。

三、诗歌赏析

《潼关》虽短,但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谭嗣同通过描绘潼关的地理风貌,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的壮阔,也暗喻了国家发展的局限与困境。

此外,“我愿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借用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意象,表达出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他渴望改变现状,却又对未知的未来充满忧虑。

四、结语

《潼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寄托情怀、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谭嗣同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文学佳作。通过阅读与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那个时代的风雨飘摇与士人的家国情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