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菅人命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草菅人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重视生命、随意对待他人生命的不良行为。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包括拼音、出处、含义及用法等。
一、
“草菅人命”出自《汉书·贾谊传》,原意是把人命当作野草一样轻视,比喻对人的生命漠不关心,甚至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不尊重生命的行为或制度,常见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以及社会评论中。
该成语结构为联合式,感情色彩偏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草菅人命 |
拼音 | cǎo jiān rén mìng |
出处 | 《汉书·贾谊传》:“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也。故其生也,草菅人命。” |
含义 | 把人命当作野草一样轻视,比喻不重视生命,随意伤害他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对生命缺乏尊重的行为或制度,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轻视生命、漠视人权、草率行事 |
反义词 | 珍爱生命、尊重人权、以人为本 |
例句 | 有些官员无视百姓疾苦,草菅人命,最终被人民唾弃。 |
三、拓展说明
在现实生活中,“草菅人命”常用来形容一些权力滥用、执法不公或管理失职的现象。例如,某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忽视群众利益,导致人员伤亡;或者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员工安全,这些都可能被指责为“草菅人命”。
此外,该成语也常出现在历史评价中,如对古代暴政或腐败官吏的批判,强调对生命的尊重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通过了解“草菅人命”的拼音、含义及其使用场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交流中准确运用,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