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堵如故出处于哪里】一、
“安堵如故”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人们仍然安居在原来的住所,一切如旧,没有受到破坏或影响。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战乱之后社会恢复稳定,百姓生活恢复正常的情形。
“安堵如故”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后汉书》或《三国志》等史书,具体出处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普遍认为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或《三国志·魏书·钟会传》等史料中。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安堵如故”的出处与含义,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安堵如故 |
含义 | 指人们依然安居在原处,一切如旧,未受破坏或影响。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或《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不同文献有不同记载) |
原文引用 | 《后汉书·王符传》:“民安堵如故,不闻兵革之声。”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士卒安堵如故。”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战乱后的社会稳定、百姓生活恢复常态的语境中。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新闻报道、历史文章或文学作品中,形容社会秩序恢复平稳。 |
三、补充说明
虽然“安堵如故”在不同古籍中有不同的记载,但其核心意义基本一致。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误用。此外,该成语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适合正式场合或文学表达中使用。
总体来看,“安堵如故”不仅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成语,也反映了古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稳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