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累绶若出处于哪里】“印累绶若出处于哪里”这句话看似是关于古代官印与绶带的出处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常见的误传或误写。原句应为“印累绶若”,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这句话原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身居高位、权势显赫,但内心却充满忧虑和不安。
一、
“印累绶若”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原文为:“臣闻之,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贫贱而骄,自取其辱。夫以天子之尊,万乘之富,而不能自安,反以忧危为乐,此则‘印累绶若’者也。”意思是:身为天子,拥有万乘之富,却不能自安,反而以忧患为乐,这就是所谓的“印累绶若”。
“印累绶若”字面意思是指官印重重叠叠,绶带繁复,象征着地位高、权力大,但同时也暗示了身负重担、心事重重的状态。
在现代语境中,“印累绶若”常被用来形容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焦虑、压力巨大,缺乏真正的安宁与满足。
二、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文内容 | “印累绶若” |
字面含义 | 官印多、绶带繁,象征高位 |
引申意义 | 身居高位却心事重重,内心焦虑 |
现代用法 | 形容权贵者的心理状态,强调外在荣耀与内在困扰的矛盾 |
常见误写 | “印累绶若出处于哪里”(错误表达) |
正确理解 | 应理解为“印累绶若”出自何处,而非“出处于哪里” |
三、结语
“印累绶若”虽源于古代典籍,但在现代已被赋予新的解读方式。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术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身处高位者往往面临更大的责任与压力,这种“印累绶若”的状态,正是人性与权力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