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一蹴而就”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然而,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情感色彩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结合具体使用场景来判断其词性。
一、词语解释
一蹴而就:意思是“踏一步就能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迅速完成。出自《宋史·王安石传》:“一蹴而就,非所敢知。”
二、词性分析
词语 | 含义 | 情感色彩 | 使用场景 |
一蹴而就 | 轻而易举地完成某事 | 中性偏贬 | 多用于批评做事过于草率或不切实际的期望 |
三、总结
“一蹴而就”本身是一个中性词,表示事情很快完成。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往往带有贬义色彩,尤其是在表达对某种行为或目标的不合理期待时。例如:
- “你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学会一门语言。”(贬义)
- “他一蹴而就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中性)
因此,虽然“一蹴而就”在语法上是中性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常被用作贬义词,用来强调事情并非那么容易完成,或者对结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决定词性: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2. 避免误用:不要将“一蹴而就”用于正面评价,否则容易引起歧义。
3. 适当替换:如果想表达积极意义,可用“一举成功”“迅速达成”等更明确的表达方式。
五、结语
“一蹴而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理解的成语,它的词性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使用场合和语气。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