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原文及意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儒家思想中关于治国、处世的重要观点。这句话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即正义、仁政和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
一、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二、逐句解释
原文 | 解释 |
得道者多助 | 拥有正道(仁政、正义)的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帮助。 |
失道者寡助 | 背离正道的人,会失去人心,得到的支持也少。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当支持少到极点时,连亲属也会背叛。 |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当支持多到极点时,天下人都会归顺。 |
三、整体意思总结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道”的重要性。一个领导者如果施行仁政、顺应民心,就会获得广泛的支持;反之,如果违背天理、丧失民心,即使有短暂的力量,最终也会孤立无援。孟子借此说明:真正的力量来自于道德和民心,而非武力或权谋。
四、现实意义
1. 治国之道:国家治理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
2. 为人处世:做人要讲诚信、守道义,才能赢得他人尊重与支持。
3. 团队管理:领导者若能以德服人,团队才会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原文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字面意思 | 拥有正道的人得到更多帮助,失去正道的人则被孤立。 |
深层含义 | 道德与民心是力量的源泉,违背道义终将失败。 |
现实意义 | 治国、为人、管理都应以德为本,赢得人心。 |
通过理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古代智慧,也能在现代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