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三》。全诗为: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这首诗是李白为杨贵妃所作,借景抒情,赞美她的美貌与气质。其中“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一句尤为经典,常被引用和解读。
那么,“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到底代表的是什么“物”呢?
从字面来看,“名花”指的是非常有名的花朵,而“倾国”则形容其美丽足以让整个国家为之倾倒。结合整首诗的背景,这里的“名花”并非实指某种具体的花,而是象征着一位绝代佳人——杨贵妃。
因此,这句话实际上是在以“名花”比喻杨贵妃,表达她美貌非凡、令君王倾心不已的情感。
但若从更广泛的文学意象来看,“名花”也常被用来象征美好、高贵、纯洁的事物,如美人、才女、高洁之士等。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李白的原诗中,显然是指杨贵妃。
总结: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代表的“物”,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它象征着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即杨贵妃。通过“名花”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美人的赞美与倾慕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盛唐时期对女性美的推崇与欣赏。
所以,答案可以理解为:杨贵妃,或更广泛地理解为绝世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