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井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甚矣!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足于井壁之侧。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旁无井者,我独得此乐也。且夫我跃高下,所得不过数仞而止;回视日月,不过如丸如弹耳。唯吾所欲,何忧哉!”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右膝已絷。于是退而言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改度,不为盛衰易节,此之谓也。今汝非吾,何能知之?”
注释:
1. 井底之蛙:指生活在井中的青蛙。
2. 东海之鳖:传说中的东海大鳖,象征着见识广博。
3. 跳梁:跳跃。
4. 井干:井口边缘。
5. 蹶泥:踩在泥里。
6. 没足灭跗:脚完全陷入泥中。
7. 持颐:托住下巴。
8. 絷:被束缚。
翻译:
井底的青蛙对海里的大鳖说:“我很快乐啊!跳出跳落在井沿上,回到井壁边休息。跳进水里,水可以托起我的腋窝;踩到泥里,泥可以淹没我的脚趾。周围没有别的井,只有我能享受这样的快乐。再说我跳跃的高度,不过几尺就停止了;回头看太阳月亮,不过像弹丸一样大小罢了。只要满足我的欲望,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海里的大鳖刚想进去,右腿却被卡住了。于是它退回来对井底的青蛙说:“千里之遥的距离,不足以展现它的广阔;千仞之高的山峰,不足以显示它的深度。大禹治水时,十年有九年洪水泛滥,但大海并没有因此增加;商汤时代八年七次干旱,但海边的陆地也没有因此减少。大海不会因为短暂的时间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容量,也不会因为季节的盛衰而调整自身的状态,这就是大海的伟大之处。现在你不是我,怎么能了解这些呢?”
道理:
这则寓言通过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话,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自满自足的人。它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狭隘的生活圈子,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才能真正认识世界,避免成为井底之蛙那样孤陋寡闻的人。同时,它也强调了人类应该学习自然界的伟大,尊重规律,保持谦逊的态度面对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