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心安理得是什么意思】“心安理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内心安定、没有愧疚感,做事合情合理,行为正当。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心理上的平静,也体现了道德上的自洽。
一、成语释义
成语:心安理得
拼音:xīn ān lǐ dé
字面意思: 心里安稳,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引申含义: 指做事情合乎情理,内心没有负担或不安,感到踏实、自在。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有志者,当以仁义为本,心安理得。” |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由“心安”和“理得”组成 |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因行为正当而内心安宁的情境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安然无恙、问心无愧、无愧于心 |
| 反义词 | 忐忑不安、内疚难安、心虚胆怯 |
四、典型例句
1. 他做了很多好事,如今心里自然心安理得。
2. 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无论别人怎么说,她都能心安理得地生活。
3. 这件事处理得当,大家都觉得心安理得。
五、总结
“心安理得”强调的是内心的平和与行为的合理性,是人们在面对道德选择时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它不仅是心理上的安慰,更是一种对自我行为的肯定和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安理得,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与社会认同感。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心安理得 |
| 含义 | 心里安稳,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结构 | 联合式 |
| 情感 | 中性偏褒义 |
| 使用场景 | 描述内心安宁、行为正当的情况 |
| 近义词 | 问心无愧、安然无恙 |
| 反义词 | 忐忑不安、心虚胆怯 |
通过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做出更符合道德和情感需求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