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释义】“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情感等具有强烈感染力,能深深打动人心,令人情绪激荡、难以平静。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对情感表达的极致追求,强调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精神震撼。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荡气回肠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出处 | 出自《文心雕龙·情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区,宫商声调,飞白书势,皆所以畅怀,动气,荡气回肠。” |
释义 | 形容情感或艺术作品极富感染力,使人情绪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也可形容人的情感体验。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毫无波澜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荡气回肠”常用于描述那些能够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作品或经历。例如:
- 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读来令人心碎,荡气回肠。
- 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旋律激昂,情感深沉,令人荡气回肠。
- 电影或电视剧:如《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角的生死离别,情节跌宕起伏,令人荡气回肠。
- 人生经历:如一次深刻的感情经历、一次难忘的旅行,也能让人感到荡气回肠。
三、成语的文化内涵
“荡气回肠”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审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的重视,强调情感的真实与深刻。在古典文学中,“情”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元素,而“荡气回肠”正是这种情感力量的集中体现。
此外,这一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和情感的追求——不仅仅是表面的欣赏,而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与共鸣。
四、结语
“荡气回肠”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往往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真实的情感与深刻的体验。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生活中的点滴,只要能让人感动,便是“荡气回肠”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