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下一句是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既要多读书,也要多实践、多经历。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与实践并重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思想。
下面是对这句古语的总结和相关信息整理:
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代学者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但其思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献中。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才能真正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 读万卷书:指的是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理论知识。
- 行万里路:指的是亲身经历、实践,通过旅行或生活阅历来拓宽视野。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代人常将这句话用于教育、自我提升和人生规划中,提醒人们不要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走出书斋,去体验真实的世界。
二、相关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思想可追溯至更早) |
原文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含义 |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
现代应用 | 教育、个人成长、旅行与探索 |
相关名言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文化背景 | 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 |
延伸意义 | 鼓励终身学习与不断实践 |
三、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是对学习方式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倡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行而有获”。